本所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所动态 >
本所动态

蚌埠市钓鱼台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成果

2014-09-24 00:00:00

       钓鱼台遗址位于蚌埠市禹会区东海大道与朝阳路交口西南部,钓鱼台小学北侧约100米。遗址西侧紧邻张公湖,张公湖向北4公里汇入淮河干流。遗址由大小不同的四个高台组成,分别被称作大陈迹、二陈迹、三陈迹和四陈迹,钻探结果显示,钓鱼台遗址文化层的分布范围以现存的四个高台为主,呈四个相邻而互不连接的文化层分布区域。

       为配合荣盛集团的地产开发,2014年6月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钓鱼台遗址展开了考古发掘。目前,四陈迹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二陈迹和三陈迹的发掘工作接近尾声,大陈迹发掘近半。发掘结果表明,钓鱼台遗址的遗存大致可以分为新石器和西周两个时期,其中新石器时期堆积较为单薄,遗迹有灰坑、灰沟、柱洞等,出土遗物可辨器类有鼎、碗、豆、瓮等,其中带刻划纹或指窝纹的鼎足较具特色。西周时期的堆积系遗址的主体堆积,遗迹有灰坑、灰沟、灶、烧土墙等,出土遗物可辨器类有陶鬲、罐、盆、甗、鬶、豆、钵、瓮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为陶鬲,多侈口、卷缘、溜肩或折肩,联裆略瘪,足有柱状和锥状之分,足跟较短或无。

       钓鱼台遗址的发掘,首次证实遗址包含西周和龙山晚期两个时期的地层堆积。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发掘在蚌埠地区尚属首次,填补了空白。龙山晚期文化遗存与禹会村遗址年代相当,出土器物相似,两者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勘探和发掘结果显示,遗址的四个台地地层堆积相同,相邻但不相连,台地周围当为低洼地,遗址的发掘及相关信息的采集,将为探讨龙山时期和西周时期该地的古环境及人地关系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