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半塔保卫战旧址位于来安县城东北65公里的半塔镇西北角头道光山,北纬 32°36ˊ18″~32°36ˊ18.5″,东经118°30ˊ48″~118°30ˊ49″。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津浦路东的活动中心。1940年3月,半塔保卫战在打响。1944年,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决定,在头道光山的制高点处建一座纪念塔,1958年续建。 1981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原局机关旧址,刘少奇居住办公旧址,江北指挥部旧址,五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新四军二师师部旧址,中共淮南区党委旧址,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旧址等分布在半塔周围五个村庄及半塔集镇,与塔保卫战旧址融为一体。

二、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但降水不均匀,日照多,湿度大,无霜期较长,为季风气候显著的副热带(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与半湿润型气候。
地貌类型为丘陵植被区划上,属北亚热带淮阴山地及江淮丘陵平原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林。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群落和次生植物类型为主。
环境污染主要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主要二氧化硫。
三、事件经过及沿革
半塔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固守待援”的范例。陈毅说过,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四、保护管理
1、保护管理机构
来安县文物管理所,半塔烈士陵园。
2、保护范围
199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半塔保卫战旧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围墙外,东、西、南、北各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南、北各20米。
3、保护标志
保护标志由省文物局统一订制,大理石质地,规格为90×60×2cm仿宋阳文扫金字。
4、保护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半塔保卫战的研究资料、照片、图表及文字,并有专人保管。
五、现状勘查
半塔保卫战旧址(烈士陵园)
陵园大门
琉璃亭
烈士纪念塔
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
半塔革命纪念馆
少奇楼(刘少奇和中原局在半塔旧址)
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旧址
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二师师部旧址
六、价值评估
历史价值:半塔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固守待援的范例。同时,还创造了我军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发展和巩固根据地,积极开展反摩擦斗争,提供了先例和成功经验。陈毅同志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还说过,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经济旅游价值:. 2006年3月24日,《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规划从我省红色旅游的发展背景、发展战略、专项规划、实施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六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带)、八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十二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六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带)其中之一为皖东藕塘——半塔新四军东进抗战旅游区,八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其中有皖东“东进抗战、少奇足迹”缅怀之旅,半塔保卫战旧址更是重点推荐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在红色旅游线路之间,还分布着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点,如:滁州市琅琊山景区(距半塔52公里)、来安白鹭岛生态景区和尊胜禅院(距半塔43公里)、江苏盱眙的铁山寺(距半塔28公里)等发挥半塔保卫战旧址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把周边其他特色资源连成线、形成片,搞好综合开发,组合利用,组合类型越丰富,综合吸引力就越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就越持久。形成以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为核心的、包含众多资源类型的品牌旅游线路。游客们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追寻先辈遗迹,时尚的旅游和“红色”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
七、保护维修方案
1、实施保护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勘察、测绘和研究,尽最大可能查清文物建筑自产生之日起的整个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和价值。
2、“真实性、完整性” 原则。保护文物建筑从形式与设计、原料与材料、应用与功能、位置与环境以及传统知识与技艺体系 等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不应以追求“风格统一”,“形式完整”为目标。
3、“最少干预”原则。 “应当将材料、构件和表面的替换或更新降至合理的最小程度以便最大限度地保留住历史原物” (包括工具加工痕迹也不可丢失 ) 。
4、“可识别性”原则。替换、添补的构件和材料应与原来的有所区别和加以记录,避免“可以乱真”和“天衣无缝” 的效果。
5、“可逆性”原则。加固、连接和更替的构件,应易于拆除且不因为拆除而损伤原有的文物建筑部分。给后人的保护工作留下一个可能性。
6、可读性原则 。清楚显示文物建筑历次的修缮、增添和改动,以及相关环境的变化。使文物建筑最大限度发挥它作为“史书”的作用。
八、综合病害分析
木质材料的病害分析
砖瓦材料的病害分析
石质材料的病害分析
人为因素的影响等
九、半塔保卫战旧址保护的主要问题
1.门前被两条公路所夹,形成狭小的三角形空间,使旧址大门相对封闭,不能通视;没有停车场位,不利于开放参观。
2.大门后的广场面积较大,但未能合理利用,仅设花坛,比例不合理。环境布置相对凌乱,未能与旧址主体相和谐。
3.在大门至烈士纪念碑的主路上有一附属小屋,正位于中轴上,有碍视线,不能通视,路线主题效果不明显。
4.沿台阶而上,由西边的花坛和东边的水池形成的小路狭窄,仅宽1米多,不利于交通路线人流的通行,且也中轴不一致。
5.纪念碑(张云逸撰书)的位置不合理,有碍纪念塔的主体地位,露天陈列不利于本体的保护。
6.园区交通路线单一,仅形成“T”型路线,且园区面积较大(占地350亩),不利于整个园区的游览
7.旧址内绿化面积较大,覆盖率高,树木品种较多,但未经合理规划,布局不合理,环境效果不佳。
8.园区内建筑展示功能单一,仅纪念碑与纪念馆,展示内容较少,展示陈列面积不够,组合类型不丰富,使游览者的滞留时间过短。
9.旧址内仅有一临时简陋的公共厕所。各单体建筑的残损及病害。
10.广场及道路的地面大部分损坏。
十、日常管理维护
日常维护工作是保护的最好手段,最有效的方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作好日常维护工作。
十一、环境监测
旧址区域环境指标监测(温湿度、风、雨量、污染物等)
十二、变形量监测
纪念塔体倾斜的监测,是否继续发展
纪念塔体裂缝的监测,是否继续发展
地基沉降的监测,有无趋势
十三、日常维护
清洗、除草、检漏、情况记录等
十四、分期实施
结合国家五年发展计划分期实施:
一期工程(2007-2008):完成各单体的抢救维修与加固。
二期工程(2009-2010):环境整治、新建陈列馆、配套系统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