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由于地产开发大殿被拆除,引起国家文物局和安徽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限期整改,当地政府决定对被毁文物实施“原址复建”。
2010年底安徽省考古所对大殿基础进行了考古发掘,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受泗县政府委托对拆除构件进行了勘测,制定保护方案。
据《泗虹合志》载:“释迎寺,在城东南隅,洪武时建。中有藏经楼、银靛树、罗汉石、九敬松、琵笆井、香水桥、自莲溪、透亮碑诸胜境。”

一、残损状况:
2、屋面瓦件缺失,基本不存。
3、地面破坏,柱础缺失,铺砖不存。
4、隔扇缺失,小木装修缺失。
5、木面油饰脱落,几已不存。
6、挥头、博缝砖饰不存。
7、碑体断裂、风化。
在现状进行勘察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历史沿革、法式特征、材料工艺等方面,结合地方建筑风格与传统技术,分析残损原因,合理评估,按照文物保护原则,制定修缮方案。

二、保护措施:
1、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及现存构件恢复大殿的原始面貌。
2、基础:
(1)基础经考古发掘后回填,分层夯实(虚铺一尺,筑实7寸)。
(2)东山面嗓墩保存完整,可加固后使用,其余缺失的可按东山面原型制恢复。
(3)柱础现存的继续使用,其余的参照按图纸复制。
(4)砖墙基础按现存形制砌筑。
3、地面:
(1)素土夯实。
(2)作细漫地面:400x400x60青砖斜漫。
(3)柱础现存的继续使用,其余的参照按图纸复制。
(4)砖墙基础按现存形制砌筑。
(5)地面标高平柱顶石上标高。
(6)阶沿石按图纸尺寸,材质青石。

4、构架:
(1)梁架为五架梁前出两单步后出双步,前单步为轩。
(2)仔细检查原构件,可墩接、修补的继续使用,尽量多使用原构件。
(3)新添补的木材需控制含水率小于15%,并做防腐防蛀处理。
(4)新添补的木材材质同原材料,确无相同材质可用材性类似的材料替代。
(5)木材加工采用传统工艺。
5、墙体:
(1)外墙清水,不作粉饰。
(2)淌自墙三顺一丁砌法,青砖330x145x70
(3)内墙抹灰用麻刀灰。灰:麻刀=100:4;面层抹灰,灰:麻刀=100:36
6、屋面:
(1)灰筒瓦屋面
(2)苦背层
(3)望砖22.5x 11 x3cm
( 4) 90x60 ( 2/3圆)椽退X40

7、装修:
(1)门窗按图纸加工。
(2)梁架雕刻按现存原样雕刻。
8、油饰:
(1)木面油漆采用传统大漆。
(2)地仗层为一麻五灰做法。
(3)油漆需等木材干燥后施工。
(4)彩绘作清洗处理,缺失不再添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