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境内重大考古发现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 > 考古发现 > 安徽省境内重大考古发现 >

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地

2021-07-27 10:04:03

一、申报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学术成果及意义。
       朱然家族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南约1000米的一个土岗上,坐标为东经118°29′16.28″,北纬 31°4′15.43″,海拔约 20 米。现占地总面积11.46万平方米。
       1984年,马鞍山市纺织厂在扩建厂房中发现。1984年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丁邦均主持对朱然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据考古发掘确认,朱然墓结构有封土、墓道、墓坑、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长9.52米,为三国时期中大型砖室墓,出土文物140多件,其中漆木器80余件。1996年在朱然墓西南方发现朱然家族墓,与朱然墓的直线距离为 34. 20 米、成35. 25角,墓葬由斜坡墓道、封门墙、挡土墙、石门、甬道、前室、过道和后室组成,墓葬总长 10. 59 米,出土文物28件。2000 年,对朱然家族墓地进行了全面考古钻探,发现11座六朝墓葬,未作发掘清理。
       自1984年朱然墓发掘以来,先后在相关杂志报刊上发表数十篇有关朱然家族墓地的研究文章,主要成果如下:
       一是朱然墓墓主身份明确,墓葬的规模、形制与陪葬品等葬制、葬俗均反映了三国时期,特别是东吴贵族的丧葬规定和习俗,为研究三国贵族墓葬提供了标尺。
       二是朱然墓出土的漆器品种多、工艺复杂,填补了魏晋时期漆器工艺史的空白;漆器上的绘画保存完好,题材完整,填补三国时期绘画的空白,为研究中国美术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三是朱然家族墓地出土的木刺和木谒上的墨字是推断墓主身份的重要依据;出土木屐与日本镰仓平安时代古画上的木屐高度相似,曾刷新了日本人的认知;出土犀皮黄口羽觞,证实了早在三国时期“犀皮”漆工艺就已成熟,将前人“犀皮漆器似唐代已有”的观点前推了400年左右;出土的以青瓷羊和青瓷卣形壶为代表的青瓷器,则将中国瓷器工艺的成熟年代,推前到汉末三国时期。
       朱然是三国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为当时孙吴最高统治集团成员之一。朱然墓的发掘是三国考古的重要发现,为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十大考古收获之一。朱然家族墓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情况。
       1984年朱然墓发掘后,对墓地实施原地现状保护,在墓地上修建临时保护性建筑,1985年出土漆木器完成脱水修复,1990年6月,实施了墓体维修加固工程,2004年实施了墓地地下水防治工程,解决了墓地地下水渗透与排水问题。这些保护工程的实施,有效的保护了文物的真实性和安全,为墓地的正常开放展示创造了条件。
       1984年,朱然墓发掘后,为了保护这个珍贵文化遗产,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址上建立博物馆,1989年5月,朱然博物馆部分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朱然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有5个部分,序厅、朱然墓室陈列、生平浮雕长廊、出土文物陈列、朱然家族墓室陈列。朱然博物馆自开放以来,在展览举办、社会教育、品牌活动、数字化建设、对外交流、志愿者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显成绩。特别是近三年,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布局,年均接待观众50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20个、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约50余场,并组建了130人的志愿者队伍。朱然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感悟“三国文化”的重要打卡地和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研学基地。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全景-1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全景-2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全景-3

序厅


朱然家族墓地陈列厅

朱然生平浮雕长廊
三、考古发掘过程(大事记)。
       1984年6月,朱然墓在马鞍山市纺织厂扩建中被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工作至6月9号开始,至23日结束。
       1985年11月,朱然墓被马鞍山市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7月,朱然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文史知识》第十二期发表署名文章,将朱然墓列为八十年代中国文物考古十大收获之一。
       1988年4月,朱然墓修复第一期工程竣工,二次检查合格,批准验收。
       1989年5月,朱然墓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8月,朱然墓出土文物陈列厅完工并对外开放。
       1996年 9月,朱然家族墓发掘。
       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朱然家族墓地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
       2005年7月,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2020年12月,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四、考古发现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出土文物(1-3件组)及简要介绍
       (一)青瓷羊(一级文物),长33.2厘米,高21厘米。呈跪伏状,体态丰腴,灰白胎。头部捏塑眼、耳、口、鼻、角,角上饰斜线纹。头顶部有一圆孔,用于安置蜡烛。嘴微张,刻划眼眶。短颈,颈及前腹部刻划斜线纹,腰及腹部饰宽菱形纹带。有尾,尾部刻划斜线纹。臂部有12个支烧痕,青色釉。



       (二)犀皮黄口羽觞(一级文物):酒具,呈椭圆形,平底。长径9.6厘米,短径5.6厘米,高2.4厘米。月牙形耳,耳及口沿镶鎏金铜扣。器身装饰属“黑面红中黄底片云纹犀皮”工艺。器物表面光滑,花纹自由流畅,如行云流水,予以一种随意变幻、无往不适的舒畅感。整个器型设计精巧玲珑,是三国漆器中罕见的精品。




       (三)漆槅(一级文物):食器,用餐时盛放食物的分格盘。整体呈长方形,长25.4厘米,宽16.3厘米,高4.87厘米。四壁外侧及底部髹黑红漆,绘蔓草纹和放鹰图。内分七格,分别绘神禽和神兽。上排三格,中间一格较大,格内绘两凤鸟相对,曲颈挺胸,展翅振尾,翩翩起舞;左边格内绘一只天鹿,生双翅,四蹄飞扬;右边格内绘一飞鱼,鲤鱼鸡足,脊生双翼,欲展翅腾飞。下排四格,左右两格较大,中间两格较小。左格内绘麒麟,身似鹿,独角,背生双翅,牛尾,蹄足,肃立;右格内绘白虎,双翼,长尾,作奔跑状;中间左小格内绘飞廉,鹿首,双翅,双足,蛇尾;中间右小格内绘双鱼并行,其状如鲤。



五、体现考古遗址研究的考古报告、学术著作及其出版情况。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杨泓执笔).《三国考古的新发现——读朱然墓简报札记》.《文物》,1986(03):16-24;
       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化局(丁邦钧执笔).《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 《文物》, 1986(03):1-15+97-104;
       3、江苏美术出版社 编辑中国美术史硕士(顾丞峰执笔). 《朱然墓漆画与顾恺之用笔》.《东南文化》,1991(02):191-193;
       4、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林树中执笔).《从吴·朱然墓漆画谈三国绘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1):24-30;
       5、安徽省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王俊执笔).《马鞍山朱然墓的再研究》.《长江文化论丛》,2007(辑刊):79-88;
       6、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解有信、吴志兴、栗中斌、殷春梅、李敏、袁春荣、赵勇执笔). 《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发掘简报》 《东南文化》, 2007(06):34-40+99-100;
       7、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王志高、王俊执笔).《马鞍山孙吴朱然家族墓时代及墓主身份的分析》.《东南文化》,2008(05):20-28;
       8、马鞍山市文联(沙鸥执笔).《朱然家世补考》.《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 会议论文集》,(2010年11月(118-119);
       9、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陈文利执笔).《三国时期朱然墓漆器装饰的世俗风格及特点》.《装饰》,201(10):90-91;
       10、芝加哥大学艺术系(邵韵霏执笔). 《双重视角下的复合意涵——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研究》.《古代墓葬
       11、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任汉伦执笔).《三国东吴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的图像与功用探究》.《社会科学论坛》,2017(10):236-246;
       12、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马鞍山市博物馆(訾威、方晓阳、苏润青、张尚欣、黄万霞、李军执笔).《马鞍山朱然墓漆砚的实验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32卷3期):99-104。

六、遗址发现者、历任考古发掘领队,及对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及简要介绍
       解有信:墓葬发现者。男、汉族,1938年生,北京通县人,大专学历,马鞍山市文物所所长兼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先后负责筹建马鞍山市文物所、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市博物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朱然墓并参与发掘,著有《马鞍山东吴系列墓考》、《三国时期的杂技艺术》、《朱然墓展现的“三国志”世界》、《佛教在马鞍山地区传播史略》等论文、艺术评论等20余篇。